年來,用地溝油冒充普通食用油的黑色現象在全國各地開始盛行,消費者每每聽到“地溝油”這三個字,個個都聞之色變。隨著地溝油流向餐桌的現象日益嚴重,國務院於2010年7月13日發布了《關於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提出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
時隔一年,“地溝油”依然屢禁不絕,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2011年7月中旬,在*部部署指揮下,浙江、山東、河南等地*機關破獲一起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銷售等6大環節於一體的地溝油生產銷售“產業鏈”。摧毀了涉及14個省的“地溝油”犯罪網絡,搗毀生產銷售“黑工廠”“黑窩點”6個,抓獲製售地溝油主要犯罪嫌疑人32人,現場查獲用地溝油煉製的食用油成品百餘噸。
本網小編認為雖然此次行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麵反應出了我國對於“地溝油”的監管機製方麵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此次查處的事件,揭開了包括“地溝油”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環節在內的一條黑色產業鏈,也涉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等多個環節。但是*機關在偵破這起案件時,卻沒有看到相關執法部門的身影,其結果就是涉及多個環節的地溝油犯罪往往成為監管盲區。
對於“地溝油”的黑色產業鏈,相關的質檢部門、工商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在這種“碎片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體製下,各監管部門應加強協作,通過聯合執法、綜合整治、監管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行政協助等方式,密切配合,促使食品安全監管權能有效地、無遺漏地實施。
二、跨地域性合作有待加強。非法生產“地溝油”的黑窩點,往往集中於城鄉接合部和城市近郊區;非法經營“地溝油”的場所,往往涉及集貿市場、食品生產小作坊、小餐館、餐飲攤點等。非法生產銷售地溝油的行為,牽涉的領域多、部門多、內容多,涉及的違法行為複雜,涉及的經濟組織形態各異,又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這不僅僅需要當地政府對於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還應加強不同省市地方政府的協作,加強不同省市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間的協作。
三、地溝油標準缺失。此次行動曆時四個月,其中zui主要的一項是因為在中國對“地溝油”沒有一個統一的檢測標準。*機關在查扣這些“地溝油”後,用目前食用油檢測的色度、含水量、酸價指數等常用指標來檢測,這些“地溝油”均合格。直到將樣品送送到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才測出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其中有相當部分具有高致癌性。無法查明地溝油危害,便無法對犯罪嫌疑人定罪,所以國家應盡快出台針對地溝油煉製食用油檢測標準,並對真正用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當前,需要對“地溝油”進行綜合治理。社會團體、新聞媒體應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食品生產經營者也應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公眾也應對食品生產中使用“地溝油”的行為予以積極舉報。還應創新食品安全監管工具,對“地溝油”檢測,有關方麵應明確相應檢測標準。政府部門應及時公布與“地溝油”相關的信息;同時加強對食品市場的監督檢查,將日常巡查、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等檢查手段相結合,對“地溝油”現象多發的地區和領域予以重點監管。
下一篇:4類指標讓地溝油現出原形
掃一掃,加微信
版權所有 © 2023徐州小黄鸭下载官方网站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備案號: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