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瘦肉精”來源成謎 禁令已頒布十年仍存在

“瘦肉精”來源成謎 禁令已頒布十年仍存在

發布時間:2011-03-25 點擊次數:1662

十年難* “瘦肉精”來源成謎

  專家稱目前為止,沒有案例明確告知“瘦肉精”源頭;雙匯“瘦肉精”案已控製32名疑犯。

  連日來,雙匯“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不斷牽動著公眾神經。早在2002年,我國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於養殖業,然而多年來未被*。

  “瘦肉精”來源難查明

  2001年,北京、天津等九省市23家養殖場被發現違規使用鹽酸克倫特羅。2002年,廣州某飼料生產公司違規添加“瘦肉精”導致480多人中毒。2006年,上海連續發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

  河南一名生豬經紀人透露,“瘦肉精”黑市價為每公斤5000元至萬元不等,經紀人摻飼料粉後以每包300元的價格賣給農戶。

  此次赴河南調查的農業部門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瘦肉精”,估計大多來自地下製售黑窩點。然而,自2002年以來,鮮有被查出或搗毀的窩點。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係科學家陳瑤生教授說:“到現在為止,沒有案例明確告知瘦肉精源頭是哪裏。”

  交60元可免檢“瘦肉精”

  在雙匯“瘦肉精”案中,河南省已控製涉案疑犯32人,抓捕歸案29人,正式立案8起,分布於養殖戶、生豬經紀人、采購員等各環節。

  zui近有媒體記者在深圳某屠宰場采訪時發現,屠宰場宰殺被禁生豬牟利,隻用交40元的屠宰費和20元的屠宰出廠單,便可讓“瘦肉精”汙染的豬肉順利過關。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表示,全國每年出欄生豬6億頭,“隻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

  對中國生豬產業現狀而言,目前許多養殖戶為中小戶散養,這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許多批次的豬肉放在一起,抽檢結果可能不具有可參考性。

  專家認為,政府需要建立信息檔案,如用“公司+農戶”的形式將散戶組織起來登記,建立信用約束體係,也方便日後追溯。

  手段滯後成全“漏網之魚”

  一些小型肉聯廠不願負擔或購買不起檢驗設備,或在檢驗環節敷衍行事。河南一家肉聯廠管理人員就透露,該廠生產線每天要加工2000到6000頭生豬,如果按照千分之四點五的檢驗率,每頭豬檢驗費時30分鍾計算,20元一份的尿樣檢測試紙和幾百萬元的檢測設備,耗時耗財力。

  為躲避排查,不法分子從zui先使用鹽酸克倫特羅到現在使用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已出現多個“變種”。與此相比,檢查手段相對滯後,也“成全”了一批漏網之魚。

  應對

  農業部

  生豬養殖重點地區全麵排查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23日表示,有關“瘦肉精”的案件被媒體報道後,農業部立即全麵啟動了生豬養殖重點地區排查工作,確保出欄生豬質量安全。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農業部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工信部、*部、商務部、衛生部等部門,從“瘦肉精”源頭管理、生豬養殖、生豬販運、生豬屠宰、肉品加工、肉品流通消費等6方麵,全力推進“瘦肉精”整治工作。

  工信部

  萊克多巴胺或將禁產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要對國內萊克多巴胺(瘦肉精一種)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調查,以研究國內禁產萊克多巴胺的可行性。

  目前萊克多巴胺在工業領域除用作飼料添加劑外,暫未發現其他用途。

  此次調查內容包括各地工業主管部門負責調查本地區企業生產萊克多巴胺的主要情況:一是萊克多巴胺生產單位的名稱、生產規模、企業從業人數;二是2009年以來的產量、銷量及流向。

掃一掃,加微信

版權所有 © 2023徐州小黄鸭下载官方网站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備案號: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

掃一掃訪問手機站掃一掃訪問手機站
訪問手機站